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

一府 WHAT IF?
臺南建城300周年

「IF.一府」倡議及活動總說

對臺南而言,1725年城牆興築是社會發展的具體表現。2025年此際,包括城牆在內的有無形文化資產,歷史環境中的重層街道紋理,臺南社會對於重視歷史文化的共識,以及公民團體對於各類議題的關懷與投入,是我們對於臺南環境與社會進一步倡議與行動的基石。從「IF」,提出有意義的問題與想像,到「一府」,具體的途徑,指向一個讓人具有榮譽感的城市。

一、非營利、非政府組織的發起,與公民團體的集結

由第三部門發起,並及於各級學校、公法人、社會企業、宗教團體等各部門團體的集結,是「IF.一府」倡議與活動的核心。第三部門具有相對於公部門的「非政府」性質,以及相對於私部門的「非營利」性質。透過公民團體集結,提供市民、居民面對自己所在的環境,一種發聲及行動的可能途徑。

二、公民團體與大眾的互動及深化

在公民團體與其對象族群的既有互動外,「IF.一府」倡議與活動擬於2025年籌辦下述活動並募資,簡明地拓展大眾對於臺南城市、環境、社會的相關意識。

  1. 府城紀念日之設置:
    以每年五月九日作為府城紀念日。五月九日即1725年臺灣府城城牆興工之日期。
  2. 城市慶典:
    2025年五月九日,以「萬人圍城」為主要活動,搭配其他相關城市慶典活動。
  3. 市民論壇:
    以公民團體為主體,於論壇中討論、提出對於臺南未來的想像與具體可能的作法。

喚起對於臺南城市環境、社會的關懷,2025年的活動只是開始,其後,結合相關團體在各種議題上的關注與努力,逐步建立具體機制­­­-如基金、法人、資訊及倡議平台等-促進大眾與以市政府為主要對象的真實對話。

三、重層的臺南、眾議眾志的臺南

政治經濟上歷經荷治、明鄭、清領、日治,乃至戰後的更迭,只是臺南許多層次中的一部分。府城臺南,臺江臺南,安平、鹽分、淺山、溪北臺南……移入的各種族群日久成鄉,構成臺南的諸多面向。小至個人和家族記憶,近在眼前的日常生活,遠至歷史之前的人類活動與地理、地質時間,均是臺南城市社會與環境的內涵之一。

四、文化的涵容與調適

體認到臺南城市社會、環境、歷史的重層與許多面向,當代公民團體的集結,降低大眾公共參與的門檻並建立多元的途徑,上述等等,追根究柢,都在於闊深文化的涵容。都市及社會各部門發展之時,以文化為念;面對困阨-不論是個人或是群體-時,文化也能成為調適的韌性所在。

城牆曾經予這座城市以邊界,如今則成為驅動都市轉變的資產。藉由2025年記念城牆興築,了解也承繼社會文化長時段的變化,從一府到IF,啟開給下一代比現在更好一點的環境的想像、行動。

LOGO設計說明 — 設計師:劉希真、賴韋勳

以中文「府」字與英文「IF」做結合。

在造型上,手寫筆觸的質感帶出毛筆書寫慢慢運行的講究,代表府城建城300年來所累積深厚的人文底蘊。在意義上,「府」字以城門的屋簷及城牆作為形體,如今僅存的城牆多是有機而柔軟的姿態出現在城市的角落,或雄偉、或低矮、或與植物共生,城牆一直以來都是歷代台南市民共同的記憶與生活場景。因此在顏色的搭配,黃色代表過去三合土城牆的遺構,亦表達豐收之意。綠色代表植物,亦是年輕與活力的象徵。府城建城300周年,攜手市民朋友一同參與,了解過去,邁向未來。

參與團隊

臺灣府城建城300週年系列故事推播

「一府.IF 」府城建城300周年--倡議行動短講

TO BE CONTINUED...
TO BE CONTINUED...
TO BE CONTINUED...